《中国纪检监察报》| 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
2025-09-23 15:15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如何不断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清除存量,常态长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刘胜利 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定宇 江西省吉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仕林 湖北省麻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丰富路径方法,推动从个案查办、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拓展

记者: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是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途径。在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过程中,如何扎实提升以案促改促治工作质效?

刘胜利:我们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从“查办个案”向“全域治理”延伸,切实把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坚持监督办案与问题研判同步推进,以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和信访核查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既深挖个案背后的思想根源、作风短板,又系统梳理案发单位及关联领域的廉政风险点、制度空白点,找准问题症结,严格执行“承办室提出—相关室组会商—常委会集体研究”三级审核机制,确保纪检监察建议符合纪法要求、切合行业实际,最大限度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坚持“精准滴灌”,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一方面,通过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汇编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印发典型案例通报等方式,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另一方面,深挖本地查处的县处级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编写《双月一案》,向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推送,剖析案中权力寻租、风腐交织的典型特征,揭示理想信念滑坡、纪律规矩松弛的深层原因,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省自警。坚持“个案深治、类案同治”,系统推进问题整改。将以案促改促治与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紧密结合,严肃查处具体案件,深入分析案件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权力运行监督盲区,推动相关部门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实现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转变。

陈定宇:在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做实做细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的路径、方法。市委抓稳扛实主体责任,制定出台《市委常委会审议案件暂行办法(试行)》,将压力传导从市委常委会做起,从责任链前端抓起,推动自上而下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市纪委监委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创新推行留置案件“离点谈话”工作办法,即在留置对象离开留置场所前,纪检监察干部与留置对象开展专题谈话,剖析风腐演变过程,梳理涉案单位“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情况、行业领域的廉政风险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空白点等,针对性提出以案促改促治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题报告提交纪委常委会、党委常委会审议。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强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推动以案促改促治成效直达基层末端。比如,在查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系列腐败案件后,我们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从项目立项到验收拨付、建后管理全周期监管制度,推行“乡村主建、农民主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等作为农田建设实施主体,村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让村集体和群众实现增收。此外,放大办案综合效应,组织系统梳理16个行业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相关涉案部门对照问题认真查摆,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持续修复净化行业系统政治生态。

陈仕林:麻城市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将查办案件后整改整治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契机,出台加强同级监督廉情抄告办法,明确市纪委监委定期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廉情抄告单的形式点对点抄告分管市领导,既提醒履行“一岗双责”,又为抓早抓小提供精准靶向。同时,市委每年开展政治生态分析自评,重点分析突出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管理短板和风险隐患,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决策参考。市纪委监委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在查办案件初期就同步谋划以案促改,案件承办部门既查清事实,也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和监管漏洞。案件办结后,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建立跟踪督办台账,确保建议“落地有声”。注重“反面警示+正向激励”开展警示教育,一方面,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到案发单位现场宣布处分决定,组织党员干部旁听庭审,编印忏悔录,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运用当地丰厚的红色资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压实部门整改责任,做好系统施治,对案发单位“一把手”开展一对一谈话,推动“一把手”把整改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督促案发单位针对查办案件暴露出的系统性、领域性问题,及时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大会,部署开展专项治理,推动从个案查办、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拓展。

打通痛点堵点,坚决防止“纸面整改”“口头整改”

记者:如何打通影响以案促改促治实效的痛点堵点,实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发生?

刘胜利:针对个别案件剖析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我们做实“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剖析”,通过解剖麻雀,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不仅关注违纪违法行为本身,更深入分析案发单位在权力配置、运行机制、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重点领域案件进行系统梳理,精准找出行业共性问题。聚焦反映出的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修订、完善制度。同时,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发生,不断提升以案促改促治工作质效。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改方案空泛、责任不清、推进不力等问题,我们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以案促改促治工作认识的同时,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和期限,细化整改任务,对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闭环管理。针对以案促改促治“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我们聚焦乡村两级权力运行特点和廉政风险隐患,建立乡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库,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意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乡镇党委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打通以案促改促治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陈定宇:个别案发地方和部门管党治党责任缺失,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就事论事、避重就轻,整改措施与业务工作脱节,建章立制与常态执行脱节,有的问题看似已整改,却未根除,甚至一段时期后反弹回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督促党委(党组)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以案促改促治作为加强班子建设、强化作风建设的有效抓手,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狠抓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做到对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转变工作作风,摒弃过关心态、看客心理,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做到贯彻执行不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对整改整治、完善制度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对失职失责、敷衍应付的,严肃追责问责,做到整改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

陈仕林:针对纪检监察建议虚化问题,我们从压实责任入手,建立刚性约束机制,明确要求各办案协作区把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作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重要抓手,完善制度机制,提升纪检监察建议的“靶向性”和“主动性”。同时,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如中小学“校园餐”、养老服务和公办福利机构、农村集体“三资”等,实行“一案一剖析、一领域一建议”,推动从“被动改”向“主动治”深化。针对“责任悬空”难题,我们构建“闭环式”整改监督链条,坚决防止“纸面整改”“口头整改”,建立“谁办案、谁提出、谁跟踪”的主办人负责制。案件承办部门在发出建议后,同步建立整改督办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预期成效。定期组织召开由案发单位、主管部门参加的整改推进会、现场座谈会,约谈“一把手”,全面掌握整改进度,形成“提出—督办—反馈—销号”的完整闭环,以监督硬约束确保整改真落地。针对“成效不明显”问题,我们一方面强化“回头看”和效果评估,在整改期满后,组建专班对整改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另一方面推动成果转化升华,对评估中发现的有效做法和成熟经验,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

科学评估成效,确保整改整治抓到底、改到位、治到根

记者:如何科学评估以案促改促治成效,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刘胜利:我们制定了《安阳市以案促改工作成效评价办法》,把以案促改成效评价项目细化为组织领导、警示教育、查摆剖析、问题整改、建章立制、民意评测、综合评价等7个方面,形成是否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是否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是否针对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建立或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等27个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评估实施,强化过程监督。在评估实施过程中,由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牵头成立评价小组,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派员参与,直插案发单位开展“沉浸式”评价验收,既看表面整改举措落地情况,又查深层次治理漏洞是否堵塞、权力运行机制是否优化,坚决防范“雨过地皮湿”。对责任不落实、搞“口头整改”“纸面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将评估结果与巡察监督、日常监督及案发单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深度融合,动态跟踪整改成效,及时排查反弹隐患,确保评估全面客观。把以案促改成效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体系,作为“一把手”业绩评定、考察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构建“评估—反馈—整改—提升—运用”的闭环机制,推动整改从“阶段性完成”向“长效性巩固”转变,真正实现全面整改、系统治理。

陈定宇:我们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从立案之初就谋划以案促改促治,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一方面,紧盯整改效果评估环节,探索建立反腐败治理质效评估机制。对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件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等工作,科学设定阶段性的评估实施办法、主要评估指标,明确评估内容、方式、标准等内容,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多维度用足典型案例,抓好腐败突出问题源头治理和政治生态修复。另一方面,综合开展整改评估,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对评估发现案发单位(部门)落实整改要求走过场、不到位,敷衍应付、“纸面整改”、虚假整改的,明确惩戒措施,强化警示震慑,有效推动整改整治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陈仕林:我们坚持以净化政治生态为根本,重点看党委(党组)是否扛起主体责任,对照问题清单是否真认账、真反思;看权力运行机制是否规范,相关单位是否重新厘定权力边界、优化运行流程。坚持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看是否让群众“见实效”。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建立“一案一整改”民生台账,对案件推动解决具体问题进行跟踪问效,用群众可感知的变化来检验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关键在于将整改措施转化为长期有效的制度规范,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我们着重看新建或修订的制度是否精准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病灶”,是否消除了模糊地带和监管盲区,是否形成了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的制度体系。比如,针对“校园餐”安全管理问题,我们督促相关单位完善了食材集中采购、入库查验、资金管理等核心制度,还同步建立了成本公示、食谱推送、应急处理等配套机制。(李张光)


责任编辑: 清风安阳网管理员
  • 清风安阳网
  • 版权所有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序号:豫ICP备19036176号 公安备案号:41050202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