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办公厅联合中央纪委公开通报了几起典型的形式主义问题案例,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形式主义的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这一举措再次释放出党和政府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形式主义整治的强烈信号。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深刻查摆影响基层发展的形式主义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能更专心地抓落实、促发展。
推动改革创新,关键在基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基层的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力度为基层提供支持,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然而,从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部分地区仍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导致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工作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以问题为导向,逐项剖析,并从根源上加以解决。
减少无谓文会,提升工作效率。文山会海一直是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文件堆积如山,会议层层叠叠,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虽然文件和会议是传达指令、落实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过度依赖文件和会议,甚至出现文件文件传文件、开会开会再开会的现象。长时间的会议和文书工作占据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严重削弱了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各级部门必须强化精简文会的要求,坚决防止层层开会和不必要的文件传播。要坚持短小精悍、务实高效的文风会风,确保每一项会议和文件都能直指问题、落实任务。
精准检查考核,避免形式主义干扰。检查、督导和考核是推动工作的必要手段,但当前一些地方在督查过程中存在过度加码、无效重复等问题,形式主义严重。督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任务落实,而不是通过数量来衡量政绩。少数地方将“痕迹管理”当成了工作成绩,强调报表、填表、留痕,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效果。这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还扭曲了考核的初衷。未来,考核要聚焦实际效果,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创新督导方式,注重实地查看和群众反馈,通过科学、精准的评价机制,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严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务APP和工作群组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然而,部分部门却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无意义的消息推送、重复的工作指令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这种新形式的形式主义不仅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也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对此,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优化工作群和政务APP的使用,避免过多不必要的干扰,切实减少“指尖之累”。同时,要关注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确保信息化手段能够真正为基层减负、增效。
减少无效创建活动,注重实效。创建示范活动是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一些地方,创建活动被异化为形式主义的载体,成为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这种盲目攀比、缺乏实效的活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要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严格控制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成果导向,避免为了创建而创建,减少无效活动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