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淇县纪委监委推出《悦读有我·廉熠淇县》荐书活动,邀请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籍,以“铁军”担当作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引领和表率。编者从中选出部分经典好书推荐,邀您一起共读。

真情真爱犹如温暖的阳光,能驱散世上的一切灰暗、阴郁。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学会回报爱,懂得感恩,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为什么是中国》是金一南先生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全书讲述了中国1840至1949年的百年沉沦和1949年至今的复兴历程,解读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激励,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行的底气。金一南将军从国防、军事角度,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数据,为我们解答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拥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拥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同往昔,已变得更加强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并将之转化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塘约道路》一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遭遇百年洪灾、濒临绝境后,如何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的带领下,尊重群众选择、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动员群众,最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道路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农村工作,基层纪检干部不仅要注重执纪监督,也要因地制宜发挥好村民自治作用,督促各村级党组织制定行而有效、规范合理的村规民约,进一步促进基层“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初读贾平凹的《秦腔》就能把自己置身于书中的情境中。《秦腔》更像是一部对当代传统文化变革的纪录片,主要以主人公“引生”的视角,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成长于村里近三十年的生活中。小小的村子,不起眼的人物,却是当代中国乡土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最剧烈变迁的缩影。全书描述的尽是一些生活的琐碎,在字里行间中细细品味,全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传统文化流失的惋惜和无奈,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的背后,是商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时过境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慢慢贫瘠的乡土民俗丰富起来,乡村人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包括乡村旅游、春节庙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捧,也体现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写道,“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我相信秦腔会延续接唱下去,因为我们都深爱着脚下这一方乡土。
唐浩明作为潜心研究曾国藩20多年的学者,他的《曾国藩》(全三部)耗时8年完成,第一部《血祭》主要写曾国藩的湘军起兵之初的大事小情;第二部《野焚》还原了湘军战胜太平天国的整个过程;第三部《黑雨》主要写战后曾国藩的官场生涯。
一个农家子弟,经科举考试,成为翰林大学士,天子门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胸怀宽广,提携后辈,卓识远见,兴办洋务,开近代之先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曾国藩留给后辈的这四点嘱咐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这是一位理科生作者献给大家的科幻巨著。刘慈欣的《三体》让我国科幻在世界的舞台站上了一个更优、更高的位置。文章逻辑十分严密,人物刻画十分鲜活,文笔十分细腻,文章中的比喻新奇而宏大,读之,可让你我沉浸其中,回味无穷。刘慈欣真正做到了以平凡的文字给普罗大众编织出一个瑰丽的未来世界,值得您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