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正风肃纪护航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5-31    来源:浚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不久前,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这为坚决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确立了根本遵循。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从近期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乡村振兴领域的腐败大多数都是“蝇贪”。民生资金是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是权力的“神经末梢”,但绝不是管党治党的盲区、死角,“蝇贪”泛滥势必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对反腐成效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对乡村振兴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必须大力整治。

警惕“微腐败”酿成“大祸害”。“蝇贪”虽小,危害甚大。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群众信访举报情况来看,“蝇贪”的表现方式各种各样:有的在权力行使中优亲厚友、公器私用,有的在执行惠民利民政策时缩水走样、雁过拔毛、吃拿卡要,有的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资源到处伸手、损公肥私、捞取好处,有的则是“工作得过且过,满足于开会了事”““表态’之后无“表现’,‘有事一问三不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被人们称为“蝇贪”。“蝇贪”滋生,其害如“虎”,它啃食群众获得感,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慎防“微权力”变成“真空带”。依据“破窗理论”的观点,如果不能防微杜渐,苍蝇本身就会变异成“老虎”,究其原因,多是部分基层干部纪法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缺乏党性锻炼、“微权力”失控所致。加之部分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单位管理不规范监督力量不足,使得“蝇贪蚁腐有机可乘。

常念“紧箍咒”形成“全覆盖”。“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严防小贪小腐的滋生扩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贪污侵占、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不断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清除基层“蝇贪蚁腐”。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以案释责,震慑和警醒那些“装睡”的党员干部及时知止收手,主动排查风险漏洞。拧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总开关,通过有针对性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旁听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党性、法治、道德、家风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拿出新招数,持续释放新信号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筑牢廉洁思想防线,破除侥幸心理,实现治标、治本的协同发力和一体推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徐锋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