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工作累了,生活倦惫了,回趟老家听听母亲了了数语的叮嘱,和母亲唠唠家长里短,一切负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再走出家门时元气又已充盈全身。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在母亲眼里,我却永远是个孩子,她不仅牵挂着我,还挂念着我的妻子、孩子......一段时间不回去,她就会打电话过来问长问短,总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几句话:一定好好工作,不要害人、不要黑人,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他们,好好工作就是最大的孝心......
母亲72岁了,今年是她的本命年,身体依然硬朗,虽几经我们姐弟四人的劝阻,她仍和父亲在老家耕种着六亩多地的庄稼,冬播麦子、秋种玉米。祖父今年95岁,以前是个私塾先生,现在仍坚持着每天看书写字的习惯,农忙时还会干些农活。母亲和父亲总说爷爷还健健康康的,还能干活养活自己,他们也能干、不能歇,现在都机械化了,种庄稼比以前少出很多力,他们要自食其力,不能伸手向我们要钱,他们要再种几年庄稼,攒个养老钱,还要攒个给孙子孙女考大学、成家时的礼钱。母亲和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如今我们姐弟四个都已成家,本想着要二老享享清福,可勤劳已根植入他们的一生,总说“干活习惯了,让闲着身体反而会出毛病,再说了种个庄稼,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万一有个饥荒年的,种的粮食够这个大家吃上两三年”。
每次回老家,总听街坊奶奶说:“就凭你妈孝顺你老爷(曾祖父)的事,你妈就不会缺吃少穿的,老了也受不了罪。”曾祖父去世前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因为奶奶的身体不太好,很多照顾曾祖父的事就落在母亲身上。每隔一段时间母亲都要给曾祖父剃头、洗脚。有一次曾祖父拉肚子,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拉了一裤子,做为孙媳妇的母亲没有嫌弃,为曾祖父换洗了裤子。在那个贫苦的年代,母亲尽可能的照顾曾祖父,一直到他去世。现在,每逢过节过年,母亲都交待我们姐弟四个要给爷爷奶奶个孝敬钱。大姐家的女儿参加工作五年了,每年从外地回来,都要给我母亲个孝敬钱、给母亲买些吃用东西,家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传递。
我们姐弟四个现在都有着各自的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奔波劳作。如果没有母亲和父亲克服贫苦供应我们上学读书,肯定不会有现在的生活和发展。我们姐弟四个上学时,家里很贫困,每到开学时,母亲都要向亲戚、街坊借钱,给我们凑学费、生活费,一家不够两家,两家不够三家,一家不借就下一家。几年下来亲戚借了个遍、邻居借了一道街,亲戚和邻居就说,让四个孩子都上学,你们家能供应的起吗?让老大、老二早点回家干农活,少供应两个学生吧。母亲和父亲就说:“我们因为没文化,这个苦吃的够多了,不能再让孩子们学我们,吃没文化的苦。”现在我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和父亲也经常交待,不管想啥法都要让孩子上学,学啥行业都行,必须上学!
记忆中从不记得母亲与街坊邻居拌过嘴、吵过架。前几年孩子小,母亲来城里帮我带了几年孩子,和小区的几个大妈处的很好,每当和邻居产生小矛盾、小纠纷时,母亲总交待凡事不能沾光,不能逞强,不能贪小便宜......
母亲一天天老去,因着种种原因,陪伴她的时间却总是不多、总是不够,甚至有时一个月还不能回去陪她一次,每每想来心里不是滋味。少时不懂事,不知道父母的苦和心,而今上学、工作、成家了,对母亲的言传身教越发的往心里记、言行越发的想体现着她老人家的教导。岁月荏苒,时光如梭,惟愿母亲无病无灾,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体会她的爱,也能够让我们多尽一些孝道!
作者: 县纪委常委 陈永峰 | 上传:李祎涵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