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愿您永远年轻
妈妈:
1948年8月,您降生在这个战火中的世界。幸运的是,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昭示着新中国的庄严诞生。这些年,祖国母亲历尽艰难曲折,日益繁荣昌盛。而您,却已是年逾古稀,曾经秀丽的面容布满皱纹,曾经乌黑的头发一片灰白。回望四十多年如流岁月,往事历历如昨……
1978年金秋时节,我背着您缝制的书包,开开心心迈进了学校的大门。记忆里有许多的童趣欢乐,更有您辛勤操劳的身影:我记得您随着大队的上工钟声早早下地劳动,记得下晌后疲惫的您忙着生火做饭,记得您把有限的白面节省下来让爷爷奶奶吃……我还记得:每每您问我中午吃啥饭时,懂事的我总是小脸一仰,大声回答“喝玉米面糊涂”——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每天吃上一碗面条,只能是我的奢望!
1988年,我在浚县一中求学。此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多年,粮囤里的小麦,足够我们每天吃面条馒头……那时公交车很少,从家到学校20多里地很多时候都靠步行。为不影响我学习,您让我少回家,您忙完地里家里的一切,挤时间步行几十里地到学校看我。您给我带的零花钱,我把它小心翼翼夹在书里,我知道您为省下这笔钱的不易……
1998年,我已经是屯子镇政府的一名干部。此时,我们家的房子已翻盖过,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卧室。周末回家,咱们母女畅谈,您旧事重提:你从小就发誓的“三不”哪去了?我刚刚上小学时,穿裙子和高跟鞋的还很少,烫发的更少,这些当时都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年幼的我因此发誓一辈子不烫发、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多年以后说起这些,您的语气里不是批评,而是对我们的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叹和欣慰。我笑了,您也笑了……
2008年,我已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县委机关大楼工作多年。您常在我耳边说的一句话就是:妞啊,公家给了咱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咱可要用心干好工作。要管好自己,盘外的菜,再好也不要吃。我总是调侃道:妈妈啊,您以为您闺女是啥大官啊?哪有吃盘外菜的机会!“有机会没机会,都不要吃!”您不讲逻辑,您只给我讲做人做事的规矩。妈妈,“盘外的菜不要吃”——女儿记住了,记牢了!
2018年,我们带着您和爸爸外出旅游。我从小就知道您爱看戏和旅游,只是,这些年,因为生活的压力,您外出的机会很少很少。漫步一处处名山胜景,您感叹祖国的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感谢国家对高龄老人的关心关怀、优惠照顾。坐在三峡大坝的豪华游轮上,看着“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您为祖国的强大深深震撼!
时光指针滴答轻响,时光年轮滚滚向前。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70岁华诞,而您,也刚刚度过71周岁生日。妈妈,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您的爱时刻伴随着我成长。我目睹了祖国母亲的日益发展壮大,也亲历了您一天天变老。但在女儿心中,您正如青春之中国,永远美丽,永远年轻!
永远爱您的女儿: 张金凤
2019年9月
(报送单位:浚县总工会 作者:张金凤 朗读:李琳 上传:王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