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出席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指出:“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就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快建设书香河南,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习氛围、创新氛围,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建设书香河南的要求,就要在读书上走在前当模范。
“博”读。博就是广博,就是带着某种问题去博览群书,从群书中寻找启发和论据,以进行专精研究。在全省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中原大地处处书香充盈。党员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更要带头做读书表率。特别是当前,各级党员干部要及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向书本深入学理论,广泛学经验,认真学业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博采众长的人、博学多才的人,以便能拥有更加完善的知识储备,为自己更好地妥善处理各种政务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读。学习更重要的是问,只有会提问题,才会做学问。读书就是带着问题去读,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求知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无所知,是高明的,不知道自己无所知又表现得好像知道,这就是缺点。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就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和应对各种突发事情能力。
“思”读。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人的智商差异并不大,差距就在时间的利用上特别是业余时间的利用上。看谁学得多、思考得多,学得深、思考得深,学得得法、思考得对路。只学书本知识,不动脑筋思考,仍然会茫然不解。由感观得来的知识,必须经过大脑思索、逻辑推理,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得出可靠的结论。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时时总结工作中取得了什么成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时时总结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辩”读。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如何辨别哪些知识是需要的,哪些是应该剔除的,不仅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的人生方向。所以,经过慎思得出的认识还要经过明辨而检验。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记忆力好时,应读一些对自身健康成长有影响的好书。时间充裕时、应读一些感悟人生、对工作生活有助的书。
“行”读。人们常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要做书本的主人,学到的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才能把书读活;否则,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死书会把你引向死胡同。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党员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加强读书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曹万云)
上传:李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