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天而至极也。”日光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来了,万物也壮大繁茂到了极点。以夏至为起点,夏至后白天渐短,阳气渐弱,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古人在夏至阳气极盛的时候,已经注意到阳气至极之时,阴气就会开始滋生且将要成为趋势的细微变化,显示出“盛极必衰”“见微知著”的智慧。
夏至里,因阴气生阳气始衰的缘故,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一些诸如半夏的喜阴生物开始出现。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二首·其一》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巧妙地描绘了夏至常见的对流雨天气现象;同时代的前辈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道:“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在炎炎夏日到北池阴凉处避暑,想到百姓还需要在田间劳作,诗人悲天悯人、关怀民生的情怀跃然纸上。
夏至已至,微风和煦的夏夜里,大人们在院中撒上薄水、铺上凉席、切上西瓜,娃儿们并排躺在铺好的凉席上,看着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深蓝里透着紫色的光泽;回想着白日里鱼戏莲叶的畅意、挥汗如雨的玩闹追逐……妈妈手中的蒲扇不断摇曳,又一个仲夏美梦来临。然而夏日的惊喜远远没有结束,熟睡的人们被一场不告而来的大雨浇醒,娃儿们吱哇乱叫地原地蹦高,央求妈妈加快打开屋门的速度,手忙脚乱地把东西拿进屋里,看着彼此的狼狈模样哈哈大笑。那个暑气熏蒸、蝉鸣蛙噪、流萤香荷的童年夏日时光总是以明艳张扬又极富戏剧性的画面永恒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久久回味、无法忘怀。
夏至已至,万物的生动和蓬勃就此开启,让我们心怀热忱、向阳而生,在新一轮的竞逐中乘风破浪、不负青春!(淇县纪委监委 李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