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更是一片红色热土和革命圣地。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鹤壁石林法隆寺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石林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两翼钳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战略方针,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刘伯承作动员报告
石林会议是刘邓大军精神的集中体现,包括:对党忠诚,听党指挥;顾全大局,敢于担当;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
石林会议旧址——法隆寺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石林村法隆寺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石林会议”旧址由此得来。
将军槐
刘邓大军驻扎在石林期间,部队的一匹战马啃食了老乡的一颗枣树,“毁了百姓一颗苗,要还百姓一片林。”刘伯承知道后和战士们一起在法隆寺种下了三棵槐树。
参观展馆
走进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句句讲解……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刘邓大军石林会议纪念碑
碑文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在此召开军事会议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刘、邓首长故居
石林会议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曾在此居住办公,故居目前保存完好。
将军柏
晋冀鲁豫野战军驻扎石林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常在树下商讨战事,后人形象的称之为“将军柏”。
“四不走”军纪
“院子不扫干净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走,借的东西不还清不走,水缸不担满不走”,刘邓大军的“四不走”军纪就是在石林制定并推行的。
红色文化系列活动
在“建军节”等节日,当地组织学唱红歌等系列活,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廉政文化教育。
传唱红色民谣
“住到恁家乡,房屋打扫光;用用针和线,缝缝旧军装……”当地深入基层,挖掘整理《叫声老大娘》等近30首荡气回肠的民谣和故事,组织传唱。
召开纪念“石林会议”70周年研讨会
今年2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创新发展红色旅游研讨会”在鹤壁开幕,“石林会议”所蕴含的丰厚革命传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体验。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石林会议”旧址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鹤壁把其当做红色廉政文化之“魂”,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旅游开发有机地融为一体,认真做好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大文章”,营造了浓厚的红色廉政文化氛围。(山城区纪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