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热点 > 正文

河南严惩涉黑涉恶腐败 精准施策 深挖彻查“保护伞”

发布日期:2019-10-28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构建组织领导、协调联动、案件查处、工作督导、基础管理“五项机制”,做到紧盯涉黑涉恶案件挖线索、紧盯要案难案出重拳、紧盯查否案件严把关、紧盯以案促改抓根治“四个紧盯”,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推行“5·4”工作法,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其背后的“保护伞”问题。截至9月底,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2950件、处理2740人,其中查处“保护伞”案件1220件、处理980人,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25人。

层层压实责任,攻克难点堵点

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中之重,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河南省各级纪委监委建立起由常委会负总责、纪委书记负首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的惩腐打“伞”组织领导机制,层层压实政治责任,对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全省各级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直接领办重大疑难案件,攻克深挖彻查的难点堵点。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案,直查直办大案要案。同时省纪委监委探索构建案件查处机制,对群众关注度高、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组织领办,对涉案人员层级高、范围广、下级办理有困难的案件直查直办,对中央督导组交办、省辖市查办的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对在当地干扰多阻力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异地管辖、提级查办。

去年4月,河南省纪委监委收到中央巡视组转来反映河南华夏外语小学校长仝某某涉嫌黑恶势力犯罪及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高某某为其充当“保护伞”的问题线索。在河南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办下,专案组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政治问题着眼、从经济问题着手,从‘打伞’着眼、从‘扫黑’着手”的工作思路,以仝某某暴力抗法、违规建设、串通招投标等违规经营活动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查找仝某某涉黑犯罪证据,同时对每起事实形成的过程及背后的原因逐一进行调查,对应查找为其提供庇护的“保护伞”,仅用54天就挖出高某某为仝某某充当“保护伞”,以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去年12月,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三个月。

据了解,河南省纪委监委对中央督导组交办的449件问题线索全部挂牌督办,省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有针对性地加强办案指导,督促办案进度,把关办案质量,保障办案安全。截至目前,449件问题线索已全部办结,共处理698人,移送司法机关34人。

强化协调联动,健全制度机制

河南省纪委监委在查处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原主任曹某某案件时,发现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党委书记林某、三里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及时转交公安部门查处,把打击“保护伞”与侦办涉黑涉恶案件结合起来,做到同步侦办。最终,公安专案组共以涉黑逮捕犯罪嫌疑人65人,立刑事案件78起;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保护伞”案件13起。

这得益于河南省纪委监委与公检法机关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协调联动机制。早在去年9月,河南省纪委监委与公检法机关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机关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线索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以“两加快、两提前、两保障”(快移、快审,纪检监察、检察提前介入,加强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为核心强化协调联动,纪委监委与公检法机关同向发力,形成攻坚合力。

同时,健全问题线索双向移交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同步介入公安机关查办的“三类案件”,通过查阅案卷、约见案件主办人和主要当事人开展逐案筛查,及时发现疑点问题,对背后“保护伞”“关系网”没查清的决不放过,对背后腐败问题没查清的决不放过,对失职渎职问题没查清的决不放过。通过逐案筛查,对66起存在办案疑点的案件印发督办通知,目前已有31起案件挖出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立案审查调查120人。

此外,推行纪检监察、公安“双专班”办案模式,针对重大涉黑涉恶案件,纪检监察、公安同步成立办案专班和督办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核查情况,共同分析研判主攻方向。同时,注重纪检监察和公安强制措施衔接配合,在依规依纪依法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措施。

推进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

小庄村(现更名为小庄社区)曾是鹤壁市山城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却因该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某涉黑涉恶案件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而“闻名”。

该涉黑犯罪团伙及其“保护伞”被依法查处后,鹤壁市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相关县区和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专项以案促改: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拍摄《迟到的忏悔》警示教育专题片在全市巡回播放,开启“护航经济发展”行动……

“如今变化太大了,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小庄社区65岁的老党员李文州告诉记者。

这是河南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深化开展以案促改的一个例子。河南省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主导推进、部门协调配合、发案单位具体落实”的以案促改工作机制,在专项斗争的执纪审查过程中,同步启动以案促改工作。

同时,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责任,针对查处的“保护伞”案件,坚持一案一整改,督促案发单位剖析腐败成因,查找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笼子。截至9月底,全省共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以案促改通知书556份。

“太震撼了!我们要引以为戒、对照反思,防止被黑恶势力‘围猎’。”一名参加完警示教育的公安干警深有感触地说。郑州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以案促改,制作专题警示教育片,引导全市公安干警自觉对照反思、查找问题,在重点领域防控、关键环节预防上下功夫。

记者还了解到,河南在全省推广林州市、淮阳县“巡察村居发现线索、查办案件形成震慑、以案促改集中整治、整章建制形成长效”的基层综合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本报记者 张红艳)

责任编辑:   李先铎  上传:王春鹏


打印

版权所有:中共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鹤壁市监察委员会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477号豫公安备案号:41061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