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发现的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现在基地还通过了省级验收并顺利投产,带动周边596户2100人共同致富,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鹤壁市鹤山区红油香椿基地负责人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兴地分享。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鹤壁市纪委监委明确职责定位,找准监督方向,做实产业发展监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联动监督护航乡村产业建设。该市纪委监委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对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开展近距离、常态化监督,推动主体责任单位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落实落细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组织开展“室组局”联动专项督导,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和市乡村振兴局三方联动,对全市近三年项目库建设情况和衔接资金项目推进情况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切实提升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统筹监督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该市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多种监督手段,统筹各方监督力量,加强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检查和联动整治,及时了解掌握政策落实、乡村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新情况、新动向。同时,将全市村社集体资产在一定规模范围的109个村社全部纳入提级监督管理范围,重点查处监守自盗、贪占挪用以及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问题。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100余次,办理问题线索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
专项监督提升乡村产业效能。该市纪委监委开展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专项整治,整改问题图斑733个,整改占耕面积2884.84亩。山城区纪委监委督促整改规范用地,积极开发17个村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园地、水面等资源,通过集中开发或者公开招标等方式,明确村集体资产产权和农户权益,盘活村集体资产约200余万元,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收入5至10万元。同时,探索运用乡镇(街道)纪(工)委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协同联动监督模式,进一步用好用活乡村两级监督力量,督促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已涌现凉水泉、赵庄、大石岩、鲍庄、纣王殿等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实现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1.5万元,带动周边脱贫人口就业1260人。(范江萍 李晓琳)
上传|杜晓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