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上,我郑重地写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无奋斗不青春!”的寄语,提前放在儿子的学习桌上。
类似的每日寄语,我坚持了两个多月,养成了一种理念和行为习惯。
儿子的班主任很负责任,很动脑筋,针对不少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的情况,利用每日寄语架起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给予孩子心理、学习指导和帮助,促使孩子更加茁壮成长。
班主任交代的这项任务,对我也是一种挑战,起初心里没底儿,面临多重压力,作为70后的我没有叛逆经历,儿子自八年级起就出现了叛逆行为,高中压力更大、成绩起伏不定,父子之间沟通不是很顺。
父责在肩,怎有退路?我下定决心,迎难而上。
虽是短短几句寄语,我也得费费心思,时常关注他的情绪,经常浏览班级家长微信群的信息,琢磨着给儿子写点什么。
我给自己立下了两条规矩:一是每日寄语,必须做到天天不间断;二是有的放矢不来虚的。
每日寄语首先得记在心里,不能疏忽,我一般是在儿子下晚自习前就将寄语的便笺放他桌上。
写什么内容,就得用心考虑,儿子周测试滑坡了,我就鼓励他搞好总结、树立信心;儿子性格偏内向,我便引导他大胆交流、大胆学习……对他的错误行为更是不放过,只不过注意批评的语气。针对儿子偶尔想玩手机的问题,我寄语“学会控制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儿子逐渐管住了自己。
一张张寄语便笺,儿子摞得整整齐齐。眼见着儿子学习、心理趋于向好,心里甚是欣慰。
生活工作相通。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何尝不是如此,不应如此?
运用第一种形态是纪检监察干部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须臾不可懈怠,像写寄语一样日日为功,在“常”、“长”二字上做文章。
对于小毛病、小问题,纪检监察干部就要眼里揉不得沙子,不避不讳地指出来,使逆耳甚至刺耳之言,如涓涓细流浸润同志的心田,触动同志的思想灵魂,从早处抓、从小处改,使同志的“政治肌体”更加健康。
做好这些事情,充分显现纪检监察干部的“菩萨心肠”。
(供稿|淇滨区纪委监委 郭建红 编辑|赵旭 上传|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