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鹤壁”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优秀奖《夜色清朗》
来源:鹤壁市纪委监委 2023-11-06 09:23

开栏语:

“清廉鹤壁”征文大赛由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举办,围绕清廉鹤壁建设主题,以散文、诗歌、小说等题材,讲述鹤壁廉洁故事,传递反腐正能量。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经过三轮专家评委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2名。

为用好大赛成果,传播优秀廉洁文化,让清风廉韵传向千家万户,大力弘扬崇廉拒腐社会新风尚,现将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夜色清朗

李焕萍

老高头儿提着一竹篮子鹌鹑蛋,躲在艾支书家高大的门楼下。门是虚掩的,老高头儿四处张望,确定没人后,悄悄把眼睛靠近门缝处,试图透过缝隙看见人影,或者被院里的人看见,避免敲门喊话造成惊动。明亮的白炽灯光在他布满愁容的脸上划了一道移动的光。

他轻轻唏嘘了几下,润润嗓子想喊声艾支书“黑蛋”侄子。嘴张开了,喉咙却粘住一般发不出声来。他又半握拳头,运了运气,做出伸手去推油光铮亮大门的姿势。恰巧一阵说笑声响起,那是一家老小晚饭后坐在一起快乐攀谈的幸福笑声,那么爽朗、那么清脆。老高头儿那双常年拿铁镐而粗大、变形的手无助的僵硬在空气中,如同古铜色的手模,任凭月光、夜色和透过门缝的光肆意描摹。

他呆滞了,近乎O型的腿艰难地踱了几步,想逃离这个尴尬的地方。竹篮里的鹌鹑蛋,斑驳点点,清晰可见,释放着才脱离生命体的腥气儿,还夹杂着家里那个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太婆身上的汗液味儿。大半年过去了,儿子刚刚有个好转,人倒是活了过来,像个整人,可啥也不能干,每天还大药片小药片的往肚里咽。老太婆,腿脚不利索,听说城里人都喜欢给老人孩子吃鹌鹑蛋,硬是在家养了几十只雏儿,想着能多卖点钱。往日的不容易如一帧一帧画面精准投放在老高头的脑际间。

明天村里低保名册就要公示了。柱子出院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倒是来家里看过几次,也说有啥难处跟村里讲。可这一番折腾后,家里实在作难,咋办?也没啥去跟人家表示表示的,咋办……老高头儿自顾自的嘟囔着,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嘟囔个啥。今天趁着夜色过来找艾书记,见面了咋说?

庭院里依旧荡漾着幸福时光。老高头儿无所适从,回吧,不知道怎么和老太婆讲。进去吧,又真真是张不开嘴。折煞的老汉鞠躬着腰,蹲在大门边抽起了烟卷。庭院里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高头儿腾的站了起来,正好和门口的人撞了个脸。

“叔,咋在这站着,快进来。”

“我,我不进去了,你婶子养的雏儿下蛋了,让我带来些给娃儿吃。”

“叔,咋了,有啥进来说。”

“不了,给,我走了。”

递出去的篮子刚脱手,老高头儿就如释重负般快速离开了,也不知道艾书记喊了啥,头也不回地往自家奔去。

天刚蒙蒙亮,老高头儿就穿衣出门了。透着凉气,菜地边儿、养雏儿的地儿、门口蜷缩的落叶,和他一起等天亮。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就漾在天空,看着万物苏醒、生发。

“喂喂喂,村民注意了,今天在村大队公示低保名单,大家可以来看看……”大喇叭声响彻了整个村子。

老高头儿几乎小跑着来到大队部。只见几十号村民三三两两比划着议论着。他不敢靠近,又想看到。刚从公示栏前挤出来的张大婶边走边嘟囔着,似乎对公示结果不满意。迎面看见老高头儿,就喊道“老哥儿,别看了,有咱家柱子。”紧接着,又靠近低声问“你是不是给那些官儿送礼了?”老高头儿拨浪鼓一样晃着稀疏头发的脑袋,也不知是点头还是摇头。他大踏步走近,看见了“高大柱”,又逃离般地撤了出来,直到四下没了人,脸上才挤出一丝笑意,暗自庆幸昨晚的坚持。

不知道过了十天还是半个月,老高头儿两口子如往常一样一边捡拾着鹌鹑蛋,一边商量着要不要再多养几只雏儿。

“老高叔,在家没,要鹌鹑蛋了!”

“有、有、有,都是新鲜嘞!”

两筐带着灰气儿,还有热气儿的鹌鹑蛋从草棚子里推了出来。

老高头儿扒拉扒拉脸,看清楚是艾书记还有驻村的郭队长、小李、小张几个年轻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推车,快步进屋提了几个板凳招呼贵客们坐下。

“咋样,俺婶子这一段儿养鹌鹑顺手了吧,如果还有啥不懂的,再跟我们联系,我们再请教技术员。”

……

老高头儿不停地点着头,咧着嘴笑。

“村里调整了公益性岗位,有打扫卫生的,钱不多,看看大柱能不能干?”

“能能能”

……

院子里,2斤、3斤、5斤,一兜一兜鹌鹑蛋都装在红色的塑料袋里,摆在板凳旁边。

手机传来清脆的女中音:微信收款15元,微信收款21元……

艾书记拿出几张十元、二十元现金说:“我给现金吧,这是上次买鹌鹑蛋的钱,这是今天的,叔,你收好。”

看着离开的几个背影,老高头儿眼眶湿润了,似有哽咽。这是自柱子生病以来,第一次想哭,高兴得想哭。

上传丨陈莹莹